第(2/3)页 刘婉说:“这顿火锅太简陋了,等过年,娘给你们整一顿山海风味火锅。” “娘,已经很丰盛了,可是我听你说山海风味火锅,也觉得要流口水,什么是山海风味火锅?” 小吃货王怜眼巴巴地看着刘婉。 “山海风味就是有我们山货,也有海鲜,什么大虾,海贝,可好吃了。” 刘婉娓娓道来。 吴慧吃着刘婉做的火锅,心里觉得是挺好吃的,但一听刘婉还要整什么海鲜,就觉得要让王孝好好说说婆婆。 桃源村靠山,海鲜得从一百里地外运来,运费加上海鲜稀罕,卖得可贵了。 刘婉说的虾,吴慧连想都不敢想,甚至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吃不起。 没想到,刘婉还说要买海鲜? 有一点钱就发烧了。 吃完火锅,大家身上暖和了。 王礼和王怜也不觉得苦,他们早就冻习惯了,一边冻着,还一边喝来打去的,说这样身上会一直暖着。 刘婉见不是事,便从放柴火的柴房里,倒腾出几个陶罐,让王敬把竹子削成丝,然后就着陶罐,编出竹壳来,再把炭火放进陶罐里,这样,抱着陶罐就能取暖了。 刘婉说这是自制暖炉,冬天,没干活时就可以抱着暖炉取暖。 王怜先用上了,连声说好暖和。 冻惯的孩子,有点热量就觉得象抱住了太阳。 刘婉心里酸酸的。 她一口气编了六个暖炉才罢手,如此一来,人手一个。 还好王敬打下手够给力,刘婉只要负责编就可以了,这点手工难不倒她,她编的速度还挺快的。 等她编好,又到了检查功课的时间…… 第二天,天色放晴。 刘婉按计划打算去镇上买棉花,给孩子们的棉袄絮进真正的棉花,总不能让他们一直穿着稻草芯的棉衣。 就在她要出门的时候,屋里来了三个小伙子。 刘婉一看挺面熟的,正是叫谢铁头介绍的那三个要来当学徒的年轻人。 王强打头,不好意思地说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