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家里年纪最小的王怜,都识了300多字了,这个程度已经堪比王里正了,再继续下去,王怜怕是要成为村里的“女秀才”了。 谢兰花慢慢才明白了,刘婉说的不用砍柴割草,还有其他很多事可以做的意义。 现在她还看不出自己特别喜欢什么,但是想识字的愿望挺强烈的。 她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像王怜那样,能够看懂话本。 刘婉每天课程结束时讲的故事,更是让她有眼界大开之感。 谢兰花觉得,自己嫁到王家真是嫁对了,王敬是个好夫君,王家的家庭氛围也让她心悦之。 成亲后,王敬的工匠坊再次扩大了规模,一次性向村里招收20名的学徒。 没办法,王敬接的活越来越多了,原本10来名伙计根本已经不够用了。 “吃南北”开业后,谷口镇上好些人喜欢“吃南北”的装修风格,打听后,知道是王敬做的,于是都点名让王敬来装修。 王敬万万没想到,装修也能成为他一门赚钱的生意。 有钱不赚是王八蛋,自然要接活啦。 所以,加上原来要做的算盘,水轮车,村民的家俱订单,再加上装修的木料件,原来的人手根本就忙不过来,只能继续招收大量的学徒。 在王敬的工匠坊里当学徒,每天现在能有30文钱的稳定收入,还能够学到手艺,大家都眼巴巴地想找王敬学手艺。 只是之前王敬一直甚少再招人。 一听到王敬要招学徒的消息,村里的年轻人们都骚动起来了,第一时间跑来报名。 有人害怕报不上名,还带着家里的长辈来找刘婉,试图通过拉关系、攀亲戚来争一个名额。 在乡下哪有什么赚钱的出路呢? 除了种田,上山砍柴,卖点粮食,地里种的菜,鸡蛋,根本就没有其它赚钱的门道。 村民一年中能攒下的一笔最大的收入,就是杀那头养了一年的猪。 所以,王敬这里,一天能稳赚30文钱,还准时足额发放,一年四季能上工,这活计,比什么都好。 一时间,村里人都带着自家的崽,差点没把王家的门槛踏平,就连谢铁头因为是王敬的老丈人,也接到了好多人的托请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