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刘婉也没想到,郑诚对器械也有研究,没几下就看出来现在米舂的秘密。 现在大家舂米都是用手拿着槌子来舂,既累效率也不高。先是舂成糙米、精米,才能流通到市场上,以供食用。 刘婉笑道:“这也是我们家王敬琢磨出来的,才用了一段时日。” “聪明,看起来省力又能提高效率。”郑诚马上断言。 “是,可以当场试试。” 刘婉让王敬去拿了半袋谷子,放进石臼里,吴县令亲自来踩踏椎舂米。 吴县令轻轻踩了下去,感觉就像刚才踩水车一样,不费什么力气,连续不断舂米,很快就舂出白米来。 郑诚也没想到自己见多识广,但是在刘婉这里感受到的冲击这么大。 短短几步之遥,见证了水车到改良后的舂米机,他不由大为震撼。 光是这两件机械,足以改变大周朝农业的面貌。 现在大周朝舂米的主要劳力是犯人,这些可怜的犯人,每时每刻都要举着重重的石槌舂米,若是不能完成规定的舂米活,就不能休息。 一天做到晚,手都要断了,即便如此,他们一天要舂完两石米,也得三四个时辰,就是七八个小时。 舂米是个消耗体力的活,在狱中干这样的重活,一般很难活到出狱,都是消耗死了。 但是如果改用王敬这种脚踏的方式来舂米,可以大大减轻人力负担的同时,也能够极大提高效率。 郑诚赶紧问王敬道:“用这样的方式,半个时辰能舂多少米?” “呃,大概半个时辰就能舂6、7斗。” “此物构造极为简便,用料也普通,在我国到处都能找到,就连半大的小孩子也能使用。而且效率还大大提高。 听王敬介绍,出米率也高稻谷十斗,可以舂得稻米六又三分之二斗,算起来,极为惊人。 若是能在我大周朝内推广,那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。 这回我给工部尚书写的举荐信,怕是又得加上舂米机了。” 刘婉也没想到,自己贡献的两样农具竟然都被郑诚相中。 但再一想如今落后的农业面貌,她也就恍然大悟了。 呃,不经意的贡献,她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,但对大周朝来说,可能就如猿人第一次从地上拔起一根草,编成一个草环一样,是划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被郑诚一说,刘婉不禁也有热血沸腾的感觉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