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以前需要用大量的劳力来舂米,现在一个妇人管一台舂米机,一天就能够冲好几斗。 可以说,舂同样的米,只需要过去1/3的劳动力,剩下的劳动力就能够解脱出来,做其他的生产,等于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” 张尚书翻着指头细数。 皇上喜不自胜,说:“大周能人异士众多,联的江山更加稳固了。” “恭喜皇上,贺喜皇上!” 张尚书见状,立马跪下“吭吭吭”就磕了三个头。 刘婉说让自己的儿子不要学动不动下跪的奴性,但是若是看到大周朝的高官尚且如此,恐怕也是哑口无言吧。 张尚书这么忠厚老实的人,拍起皇帝的马屁也是一套这一套的。 不过话说回来了,伴君如伴虎,不想死,只能往死里拍。 皇上自是高兴。 话说,张尚书能够这么卖力地替王敬说道,那是因为王敬也是他手头上挖掘的人才。 论功行赏,这份功劳肯定会记到他头上。 皇帝果然龙心大悦,道: “传令下去,封王敬为金牌工匠,赐金牌工匠金牌一块,以资鼓励,令他以后多多为大周朝的农业再立新功,另外赏黄金1000两,良田一百亩,工匠坊一座。” “皇上圣明,此等对工匠的赏赐力度前所未有,对于广大的工匠来讲,是一个最好的示范,以后像王敬这样的人才一定会层出不穷的。” 张尚书又是一通磕头。 他早就想树立这样一个人才制度了,只是过去没有像王敬这样亮眼的工匠出现,所以无法开口,就算开口,也不可能让皇上重视。 没想到,如今有王敬这个契机,张尚书顺势而为,道: “皇上,象王敬这样的工匠,在大周朝的民间肯定还有,只是有些人受生活或者时机所迫,不一定有机会来到我们面前。 我建议设立一个挖掘人工巧匠有奖的制度,每挖掘一名能工巧将,最先提供线索的人给予一定奖励,举荐的人确实有能力者,应该论功行赏。” “准了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