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二章 儒道之争-《汉威天下之刘襄》
第(2/3)页
田叔因为担任汉中郡守期间政绩良好,深受百姓拥护,从而被刘襄从汉中郡守调为丞相长史。
辕固是当初刘襄举行殿试,殿试成绩靠前而成为朝廷官员。
看见田叔与辕固相继开口,刘襄不由的头疼了起来,田叔是黄老之学的拥护者,辕固是齐地儒学的代表人物。
两人在刘襄面前提出选一位教导刘彻读书的老师,肯定想选一位他们自身所习从学派的人给刘彻作为老师,接下来朝堂中儒家与黄老之学的官吏恐怕就会掀起一场辩论。
刘彻是未来的太子,未来的皇帝,这个老师必须谨慎选择。汉武帝上台后选择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也有其老师的影响,汉景帝给武帝安排的老师卫绾就是儒家的代表人物。
“两位卿家所言极是,朕理应择一德高望重之人为彻皇子之师。诸位爱卿,以为何人可以作为彻儿的老师?”刘襄开口说道。
刘襄没有办法,现在田叔和辕固既然已经提出来了,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。
“回禀陛下,昔陛下之父悼襄王被高皇帝册封为齐王,因悼襄王时而年幼,派平阳懿侯为齐国丞相,来辅佐悼襄王治理齐国。平阳懿侯为不辜负高皇帝之期望,乃召集齐地读书人,询问治国策略。”
“平阳懿侯与众人未能探讨出结果,得知胶西郡有位名曰盖公的大才,乃持弟子之礼拜访盖公,习得黄老之学精髓,遂以黄老之学治理齐国。”
“齐国因而成为我朝开国以来,经济恢复最快的诸侯国,平阳懿侯成为国相之后,用黄老之学治理我大汉,百姓都歌颂平阳懿侯。故而臣以为,应当择一黄老之学的长者作为彻皇子的老师。”礼官大夫黄生恭敬道。
“黄大夫所言极是!楚人司马季主,通《易经》,述黄帝、老子,博闻远见。陛下可以下诏宣司马季主入长安,让司马季主作为彻皇子的老师!”辕固生恭敬道。
“不妥!不妥!今时不同往日,如今我朝开国二十载,经高皇帝,孝惠皇帝和陛下的治理,国力大为增长。国库粮食储量日渐充沛,马厩战马数量增多,人口日益增加。
“若是让彻皇子学习黄老之学,日后面临国事恐怕会捉襟见肘,难以应付我朝可能出现的危机,无法抵挡包藏祸心的匈奴人。”
“儒者难与进取,可与守成。理应选择一位大儒来教导彻皇子儒家经典,如此才能让彻皇子和陛下一般圣贤。”尚书仆射韩婴反驳道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