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七章 赵楷劝父-《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说罢,他便跪倒在地,拜了三拜,任谁此时看了,都会觉得这是个疼爱妹妹的好兄长。

    赵佶看到此种情形,果然大为动容,忙亲自拉起儿子,拍了拍他的肩膀,口中感叹道,“吾儿手足情深,为父甚尉!”

    将赵楷好一顿夸赞之后,赵佶接着就沉吟道,“如今也不知穆栩是否娶妻,朕回头让蔡攸去问问他,免得闹出笑话。”

    赵楷眼里一闪,主动请缨道,“父皇若信得过儿臣,儿臣愿去寻那穆栩问个清楚,顺便试下可能说服他早日入朝为官。这样一来的话,父皇日后想念妹妹,也能时时相见。”

    此话彻底打动了赵佶,再加上他又一向疼爱这个三子,因此丝毫未想到皇子结交外臣,尤其是这个外臣还手握重兵的情况下,会有何不妥之处,当即就应了此事。

    话说穆栩自送走梁师成与李欢之后,便在府上开始耐心等候赵佶召见,只是不成想左等右等之下,却总是不见宫里来人。

    就在他暗自疑惑,以为赵佶还不知道此事之事,却收到了一张来自郓王赵楷的请帖。待打开帖子一看,发现是赵楷请他明日过府一叙。

    穆栩立时在脑海里翻找起,有关赵楷的历史记载。

    根据宋史记载,赵楷为宋徽宗赵佶第三子,原名赵涣,后更名赵楷。

    其自幼聪明伶俐,长成后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因此深得赵佶宠爱,以至于赵佶多次动了立其为太子的想法。

    若不是发生靖康之变,导致赵佶为了避祸,而匆匆传位于赵桓,赵楷很有可能就会是宋朝第九任皇帝。

    而且赵楷还是中国历史上自有科举以来,取得状元身份最高之人。

    他曾于重和元年偷偷隐姓埋名参加科举考试,由于其文采的确非凡,竟一路披靡,进入了殿试。

    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,夺得了头名状元。发榜后,赵楷将实情告诉了赵佶。赵佶高兴之余,怕天下士子说闲话,就把当年的第二名(榜眼)王昂提为状元。

    只是他的结局却不美妙,在靖康之变中,他与其他的皇室宗亲一起被金人俘获,押到了北国,于建炎四年六月死于韩州,时年只有三十岁。

    在将赵楷的资料大致回想了一遍之后,穆栩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。只因按常理来说,赵楷这般受赵佶宠爱,根本没必要与他来往,毕竟他的身份极为敏感。

    穆栩思索良久皆不得要领,便把这个疑惑说给乐和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