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姚大翁摇头失笑道,“也怪为父年轻时没有阅历,没有教导好你们姐弟。这些年随着我日渐老迈,许多事反而看开了。 你们都记住了,这个天下只要不是异族人做主,那谁来当家都无所谓,关键是看这个人,能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。我且问你们,近些年日子好过吗?” 见几人不约而同的摇头,姚大翁叹道,“是啊,自今上登基以来,这天下是越来越不太平了,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的日子,更是一天不如一天。 现如今朝堂奸臣当道,地方贪官污吏横行,不知多少人被逼的家破人亡,落草为寇。这种情况下,鹏举去投奔穆将军,老朽反倒觉得更好一些。” 有了外公的支持,岳飞一时间心头大定,当即就对父母说道,“父亲、母亲,孩儿决定了,明日就去穆将军帐下投军。” 姚氏还想反对,不想丈夫乐和却满口应了下来,“好,那就这么办吧。鹏举也长大了,有些事该由他自己做主才对。” “那鹏举的亲事怎么办,我已同刘家说好,过了年就操办这桩亲事。”姚氏不甘心之下,干脆以儿子婚期作为借口,企图多留儿子一些时日。 岳和迟疑了一会,马上就咬牙说道,“我明日亲自去趟刘家,向亲家说明此事,看看能不能让鹏举早日娶亲。” 听到丈夫都这样说了,姚氏便知事已至此,再无她反对的余地,便道,“罢了,那便随了鹏举的意吧。至于刘家这里,想来也没有反对之理,无非就是早了半年而已。” 接着,她就问脸色通红的儿子道,“鹏举,那穆将军可有说过,会何时动身?” 岳飞回道,“儿子也不清楚,不过我可以明日去师傅那里,向武师兄询问一番,想来他定然知道答桉。” 姚大翁却道,“不急,你明日先不要去周府,待你父亲从刘家返回,将你的亲事定下来之后,你再去周府,到时正好给你师傅送上请帖。” 岳飞点头表示明白,一直在旁听大人说事的岳翻突然道,“可要让兄长请穆将军和二位师兄?” “这…”被儿子一提醒,岳和顿时为难起来,这不请吧于礼不合,但若是请了,自家这条件又实在不好,难免会招待不周。面对这个头疼的问题,岳和习惯性的看向岳父。 看到女婿投来的目光,姚大翁当然明白他的难处,思量了半晌,说道,“鹏举的二位师兄不可不请,日后还指望人家关照鹏举呢。穆将军那里,还是先征询下周师傅的意思。人家虽然看重鹏举,可到底身份不凡,或许会有所顾虑也说不定。” 一家人商议完毕,当即就开始各自行动起来。 先是岳和去了刘家试探口风,果然如姚氏所说,刘家没有丝毫责怪,满口就答应下来。 跟着便由夫妻二人在家张罗,姚大翁负责给相熟人家写请帖。 好在由于岳家早就在准备岳飞娶亲之事,再加上农户人家又没有那么多讲究,因此不过忙了两日,便将一切准备妥当。 到了翌日,岳飞便亲自怀揣几份请帖,去了周府拜见周侗。 见到周侗之时,他正在校场亲自指点武松拳脚,岳飞不好上前打扰,便站在一旁仔细观看起来。 大约过了半盏茶功夫,周侗二人一边擦着汗水,一边来到场边。一看到岳飞,周侗便打趣道, “听王贵说,你小子要娶亲了,怎的不在家里忙碌,跑为师这做甚?” 岳飞先给二人见了礼,随后不好意思道,“师傅,徒儿是给您和师兄送请帖的。” 说着,他便恭敬的将请帖递于两人。不同的是,给武松的请帖多了一份,还有林冲的包含在内。 武松接过帖子打量一番,笑着问道,“怎么只有我和林师哥的,却不给我家使君发一份?” 岳飞连忙辩解道,“非是小弟不知礼仪,委实是家中清贫,不敢劳烦使君大驾。” 谁知武松听后,却摇头道,“师弟太过多心矣,我家使君不是那等嫌贫爱富之人。想必你也瞧出来了,他对你寄予厚望,若你去请他,他只怕高兴还来不及呢,怎会有嫌弃之举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