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二章 过犹不及-《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据说,赵匡胤一直想为大臣们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,所以他经常一脸严肃地坐在龙椅上倾听大臣的奏报,希望能让大臣们都感受到朝廷的神圣肃穆。

    但这方法似乎并不奏效,有很多次,朝堂中安静的氛围还没保持多久,大臣们就又开始随意地交头接耳,全然不顾朝堂上的规矩。

    久而久之,赵匡胤终于忍无可忍了,下令让属官在每个官员的纱帽后面加上了用铁片竹篾做的长架,比帽檐最宽处还要多出一尺以上。

    这下,大臣们即便相邻站在一起也看不到身边的人,而且由于尺寸过长,大臣们相互之间也无法小声的窃窃私语,只能大声的向皇上上奏。

    这办法听起来搞笑,但确实起到了作用。

    这点穆栩并不否认,只是他认为自赵匡胤开始,宋朝的皇帝做事,就不懂过犹不及的道理。

    不管是重文抑武,还是不禁土地兼并等政策,都太过不留余地。就拿这长翅帽来说,完全可以像明朝官帽那样,两侧加起来有个一尺也尽够了。

    可赵匡胤倒好,非将帽翅设计的比朴刀都长,普通官员的一个帽翅就一尺有余,三品以上更是长达一尺半。

    请注意,这里说的只是一侧的帽翅,若是将两个加起来,长度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如此便给官员造成了极大的不便,走路都需要往宽敞处走,要不然绝对会挂着帽子。

    这还真不是穆栩胡说,是有典故流传下来的。

    相传有一次,寇准想要外出体察民情,为了更好地感受老百姓的生活,他便穿了身常人衣服,俨然一副寻常书生模样。

    可没想到,在寇准与一位老者谈话的过程中,老者对寇准一直十分恭敬,甚至跪拜迎送。

    寇准十分奇怪,便问老者为何如此多礼,老者是这么回的,他说,“方才过窄巷时,大人一直侧身前行,生怕有东西挂坏您的帽子。可见您是戴惯了长翅帽的,自是朝中相公无疑。”

    这个故事或许只是后人杜撰,但反应的问题却是真的,那就是这官帽又丑又不方便,要不是没有法子,穆栩才不戴呢!

    就在穆栩神游天外之际,耳畔传来声音,“穆老弟如何来的这般早,怎不多休息片刻?”

    穆栩睁眼看去,却是蔡攸不知何时来到他的面前,他笑着答道,“小弟也是早来一步而已,倒是怎的却不见童枢密?”

    蔡攸脸上露出一抹古怪神情,左右查看一番,小声滴咕道,“老弟怕不知道,童枢密这番可呜呼哀哉了,昨晚他被官家连夜召进宫去,好生训斥了一顿,日后怕是只能在家荣养了。”

    穆栩心中暗笑,方要表达一番对童贯的关切,就见高求和王黼先后到来,尤其是王黼,瞬间就引得在场大部分官员围了过去。

    蔡攸看到这番情景,眉头微微一皱,有种多日不在朝中,以至被抢了风头的感觉,随即他眼珠一转,就和穆栩说道,

    “听说兄弟和高太尉之间,有一些陈年旧怨。怎样,可需为兄出面,为你二人调解调解?”

    穆栩看似漫不经心,其实早已将蔡攸的变化尽收眼底,哪里会上这种简单的挑拨离间之计?

    再说,就冲他与高求的恩怨,旁人怎能轻易化解,蔡攸这厮分明是想借刀杀人。

    “不需劳烦蔡兄,小弟待与帝姬成婚,便会北上云州,用不着和高太尉化干戈为玉帛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轻笑一声,又道,“蔡兄有此闲心,莫不如多加关注下王黼,此人自蔡太师致仕后,就风头日盛,怕会是兄之大敌啊!”

    蔡攸脸上一黑,口中却言不由衷道,“兄弟多心矣,我与王少宰同殿为臣,自该携手同心,好生为官家效力,何来对手一说?”

    “兄既如此说,那就当小弟失言,本来小弟还想帮兄一把的,不想…”

    穆栩话还没说完,就被蔡攸打断,“贤弟此话怎讲,难道你有王少宰的把柄不成?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