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一章 昏庸无道-《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他吩咐辽国官员,准备了千匹一天能跑几百里的宝马,并把宫中的金银财宝打包,装了五百囊挂在马上,做好了随时撇下大部队独自逃跑的准备。

    你说你逃就逃吧,那你好歹低调一些啊,可耶律延禧偏不,这家伙将此事弄得沸沸扬扬,甚至对人说出了一番歪理。

    说什么女真人太过残暴,遇到反抗便动辄屠城,他出于爱护百姓之心,遂选择不抵抗云云。

    这番骚操作,估计后世南明永历皇帝见了,非得甘拜下风,直呼内行不可。

    有这么个逃跑皇帝做榜样,那下面的官员士卒还不有样学样。

    女真人固然勇勐,可若没有耶律延禧相助,他们想几年之内覆灭辽国,那是万万不能的。

    可耶律延禧的荒唐还不止于此,在他亲征女真之前,还发生了这么个小插曲,导致了辽国的分裂。

    却说耶律延禧有一个妃子,名叫萧瑟瑟,封号为文妃,此女不单是个才女,为人也极为贤惠。

    她见丈夫天祚帝见畋游不恤,忠臣多被疏斥,便作了首诗劝戒,诗是这般写的:

    丞相来朝兮剑佩鸣,千官侧目兮寂无声。养成外患兮嗟何及!祸尽忠臣兮罚不明。亲戚并居兮藩屏位,私门潜畜兮爪牙兵。可怜往代兮秦天子,犹向宫中兮望太平。

    最后两句还有一说是,“可怜二世秦天子,犹向宫中望太平”,也就是将天祚帝比作秦二世胡亥,将怂恿君王打猎的萧奉先比做了指鹿为马的赵高。

    萧瑟瑟此诗一出,一下就得罪了辽国权利最大的两人。

    耶律延禧尚还念及多年夫妻之情,只是从此冷落了萧瑟瑟,可萧奉先就不干了,这厮处心积虑要置萧瑟瑟为死地。

    说到其中缘由,诗词只是诱因,根本原因则是牵扯到了,辽国的储君之争。

    当时在辽国内部,呼声最高的储君人选乃是晋王,朝廷上下皆由衷期望,耶律延禧早日驾崩,由贤明的晋王登基为帝,可以重振国势。

    这个晋王的生母不是旁人,正是文妃萧瑟瑟。而萧奉先也是耶律延禧的舅子之一,他支持的人选,则是他本人的外甥秦王。

    所以说,萧奉先本就是萧瑟瑟母子的对头,此番让他抓住萧瑟瑟的把柄,他岂有放过之理?

    这厮先是命人暗中传播流言,败坏萧瑟瑟名声,随后又亲自下场,给其身上泼脏水,说萧瑟瑟准备联合她姐夫萧昱和妹夫耶律余睹,图谋废掉天祚帝,改立晋王为帝。

    耶律延禧果真听信了萧奉先的谗言,并采纳了其先下手为强的主意。他先下令赐死了萧瑟瑟,然后杀了萧瑟瑟姐夫萧昱,接着就打算向耶律余睹下手。

    这个耶律余睹身份可不简单,他除了是辽国宗室和萧瑟瑟妹夫外,还是辽国那时少有的名将。

    他得到消息后,自不愿坐以待毙,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径自去投降了完颜阿骨打。

    此事发生的时间段,正是耶律延禧亲征女真之前,大家可以想象下,当时的完颜阿骨打是多么欣喜若狂,他立即就封耶律余睹为元帅府监军,命其为破辽先锋。

    到了这般境地,按理说耶律延禧为该消停些了,可他是怎么做的,他又一次听信了萧奉先的鬼话,认为耶律余睹是带着金兵,前来助晋王夺位的,竟将深得人望的晋王也给杀了。

    这个消息一经传出,辽国朝野内外的有识之士,无不失声痛哭,从此人心解体,再无复起可能,也为耶律延禧亲征失败,以及其后辽国分裂埋下了伏笔。

    有耶律延禧做的这些事珠玉在前,本来耶律大石是打死都不愿来见他的。

    可此一时,彼一时也,如今耶律淳降宋在前,金国联合宋朝在后,耶律大石担心耶律延禧若被剿灭,那辽国就再无复国可能,遂只得硬着头皮前来,寄希望可以辅左耶律延禧扭转乾坤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