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七章 两不相帮-《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就拿种师中自己来举例,想他堂堂奉宁军宣承使,一地最高武官,别说是知州了,见了小小的渭州知府都要以礼相待,听到人家在背后骂贼配军,都得唾面自干,选择视而不见,委实憋屈的紧。

    “父亲,孩儿觉得马大人所言甚是,大宋朝廷自来不待见咱们,与其继续当孙子,不如另寻出路。”

    种世义毕竟是年轻人,在听了马扩的话后,不由大为心动,遂出言建议道。

    “小子多嘴!这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,还不与老夫退下!”

    种师中先将儿子喝退,然后对马扩二人道,“犬子孟浪,让二位见笑了。”

    鲁智深抱拳回道,“相公太过多虑,洒家就觉得公子说的不错,想我家王爷求贤若渴、赏罚分明,乃是当今天下一等一的英雄豪杰,在他帐下效力,不知胜过赵家小儿多少!”

    马扩也道,“令郎和鲁将军所说,话糙理不糙,望将军能够三思而行。”

    被三人这般轮番劝说,若说种师中不心动那是假的,可他到底当了一辈子忠臣良将,实在不愿临老之际,却背负上叛逆的名头,因此一时大为为难。

    许是看出了种师中的顾虑,马扩随即又道,“恕马某说句不中听的,将军即便不为自家儿孙着想,也该替那些依附种家的大小将门考虑下出路,难不成尔等真要随大宋这艘破船沉没?”

    “马大人这话未免有些言过其实,老夫承认你家王爷势力不小,可他不过占据着幽云等地,其中幽燕还是新到手的,如此算下来,他能有多少兵马?而大宋禁军再不堪,至少也有四五十万,只要朝廷不怯战,未必没有一战之力。”

    马扩胸有成竹的道,“鲁将军跟随王爷日久,不如由他来回答这个问题,如何?”

    “自无不可。”

    见马扩点头示意,鲁智深当下心中有数,便从穆栩落草梁山开始讲起,一直说到大败金人,除了不能说的,其余的都娓娓道来。

    种师中在听到穆栩治下竟有战兵十二万,民兵十五万时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    仿佛为了添一把火似的,马扩还补充道,“打断一下,下官前来出使之前,我家王爷还下令,在燕地各州再招六万人马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眼下我方有战兵近二十万,再加上战力不在宋军之下的民兵。如此,种将军还觉得大宋会是我家王爷对手吗?”

    种师中一生都在军伍之中,对如今大宋兵马的战力一清二楚,说句不客气的话,倘若没了他们西军,大宋连一支能战的部队都找不出来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,穆栩要派马扩前来招降西军的原因所在。

    在心中思索片刻后,种师中终究还是接下了马扩给的台阶。

    “罢了,老夫需要和各家家主商量一番,才能给二位明确答复。不过在此之前,老夫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,还请能够如实回答?”

    “将军但说无妨!”

    “不知你家王爷可曾说过,待大业有成之日,会怎样处置赵家?”

    马扩心下一松,笑着回道,“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,下官现在就能告诉将军。”

    随即,马扩就将穆栩对赵家的日后安排,以及赵佶为何会下这样的旨意的前因后果,一五一十说了。

    种师中听后,脸色好看许多,甚至情不自禁的起身,向北拱了拱手,赞道,“穆王爷仁义,老夫佩服!”

    说罢,便吩咐儿子种世义,命其准备酒宴,他要设宴款待二人。

    就这样,马扩、鲁智深一行便在种家住了下来。

    而种师中本人则在当日亲手写就几份密信,派心腹送到西军各大将门,如姚家、曲家、刘家等等。

    且说各家在收到种师中书信后,反应各不相同。

    总体而言,主张静观其变、两不相帮者最多,同意者次之,反对者再次者。

    但不管是何态度,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都不愿和穆栩死磕。

    出现这种现象,原因主要有两点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