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一章 国号之争-《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许贯忠也是昏了头,忘了跟阮小七这等浑人讲道理,无异于对牛弹琴,他口水都快说干了,都不见得到回应,反而是人群中的萧干突然冷不丁道:

    “若以地界为号,燕怎么也比鲁强吧?再者,燕为战国七雄,鲁却是春秋小邦,岂有取小舍大之理?”

    论耍嘴皮子,许贯忠可就不怕了,闻言立即反驳道:“燕是七雄不假,可却以国小力微著称,而鲁则不然,乃堂堂礼仪之邦,更是孔圣人家乡,若取鲁为号,还可收取天下文人之心,表达我王重视文教之志。”

    别看萧干是出身奚族,可也是熟读经史之辈,马上便抓住了许贯忠话里的漏洞。

    “据我所知,孔圣人祖上乃是宋国栗邑人,孔姓更是传自商汤,照先生这般以籍贯论,岂不是该立宋或商为国号?”

    “此言大谬!岂不闻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孔氏先辈居于宋时不过微末小吏,定于鲁后方出了孔圣人,此乃天下公论。”

    “恕某家不敢苟同……”

    眼见两个人争着争着,话题就从国号之争演变成了孔子祖籍之争,这让在场之人无不愕然。

    此中情况下,便有人凑到闻焕章、乐和等穆栩心腹身边,请他们出来劝架,但几人皆是笑而不语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还有人偷偷去观察穆栩反应。哪知这一看才发现,穆栩也对眼前之事视而不见,竟饶有兴致的眯着眼睛,斜靠于椅子上哼着小曲。

    这些人当然不明白,不管是闻焕章几人的冷眼旁观,还是穆栩的漠不关心,实际上都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。

    从表面上看,许贯忠和萧干是在争论国号,但若能透过现象看本质,就不难发现,这二人不过是各自派系推出来的领头人。

    前者代表了梁山旧人,后者代表着辽国降臣,而这两派也正是穆栩麾下最大的势力。

    穆栩本人对此自是心知肚明,甚至在某种程度上,两派的激烈斗争,就是出自他刻意放纵的结果。

    穆栩难道不清楚党争的坏处吗?

    很显然不是,可他却必须如此,因为只有这样,才能让他牢牢把控着一切权利。反之,要是手下全都一条心,那他就要睡不着觉了。

    其实纵观古今中外,上位者莫不如是。

    区别在于,优秀的上位者,总是善于审时度势,能牢牢把握党争的度,好确保自己能够居中调和,立于不败之地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