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少年登基-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众人再次正了正身姿,接着,再拜——
    “参见皇上万岁!”
    “众卿平身!”
    “谢万岁。”
    朱载坖在内侍的扶引下,走上御道,立足站立……
    父子二人相视一眼,紧接着,又避开了各自的目光。
    又过了一会儿,
    再一道调门极高的长音响起——
    “太上皇驾到!”
    众人再一次正身姿,接着,行大礼——
    “参见太上皇万万岁。”
    “众卿平身!”
    众人再谢礼,总算走完了初步流程。
    朱厚熜在黄锦的扶引下,走上御道,于左边驻足……
    历来的登基大典,多是先帝驾崩,太子先哭灵,接着司礼监掌印宣读遗诏,然后是百官劝进,三辞三让……
    可自从正统朝以后,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。
    景泰皇帝登基时,乃是临危寿命。
    成化朝倒还正规一些,虽然是叔侄不是父子,但该走的流程基本也都走了,且那时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太上皇已然驾崩了。
    弘治皇帝登基时,又不一样了,成化皇帝则是做起了太上皇。
    之后的朱厚熜,则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承继大统……
    可今日,更不一样。
    太上皇还在,皇上也在,太子还要登基。
    如此一幕,也是愁煞了礼部官员,尤其是皇帝,太上皇还都要参加……只好不再过分讲究什么祖宗礼法,对登基的流程也是一改再改……
    一群大员浑身刺挠,祖孙三代习以为常。
    “咚——!”
    钟鼓鸣响,群臣再拜。
    年迈的黄锦取出圣旨,拼尽力气宣读内容冗长,极尽溢美之词的圣旨……
    接着,
    冯保宣读皇帝的传位圣旨……
    如此,群臣倒也省事儿了,太子也省事儿了,只需跪听圣旨即可,直接省去了三辞三让的流程。
    群臣不必反复劝进,太子也不必连连谦辞。
    连着两道旨意宣读完毕,礼乐声响,接着,太子便在陈洪的扶引下上御道,升御座,成为了大明新皇帝!
    场面很宏大,流程却是简洁的过分。
    百官朝拜新皇帝,接着,陈洪取出早已草拟好的新帝登基诏书——尊嫡母圣皇太后,尊生母慈圣皇太后,大赏百官,减免赋税,大赦天下……
    儿子做了皇帝,朱载坖这个老子,自然成了太上皇。
    只是他的父皇还在,遂不让儿子给他上尊号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