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三章 左右摇摆-《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那便启用封桩库。”

    蔡攸出列提醒道,“官家,旧年平定方腊时便已用过一些,后来童太师北伐又用了一些,如今封桩库内也没了银子。”

    赵佶闻言立即拉下了脸,口中不悦道,“你等日日跟朕说,咱们大宋富甲天下,怎的现下却连一点军饷都凑不出,这是什么道理?”

    “臣等知罪。”

    望着殿下一众请罪大臣,赵佶怒火更炽,当即一拍龙椅,喝骂道,“知罪、知罪!朕不是要你等知罪,朕要的是办法!李邦彦,你身为少宰,便由你先说。”

    李邦彦暗暗叫苦,二次为相的喜悦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,好一阵绞尽脑汁才道,“不如提前征收宣和五年之税?”

    赵佶听后觉得倒也是个办法,正要下旨如此办理时,便听白时中道,“官家,王少宰在位之时,已将赋税征到了宣和七年,若再征下去,怕是…”

    话虽未说完,但赵佶怎能不知其未尽之语,他顿时沉默起来,心中只觉说不出的怀念蔡京,若有其在,必能解决他的银钱烦恼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不由便动了召蔡京进京的念头。

    恰在此时,也不知是不是心有灵犀,就听蔡攸又道,“官家,微臣有一个主意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
    “蔡爱卿但说无妨!”

    “是,微臣的意思是,莫如官家给定襄节度使穆栩下道旨意,让他出兵平定燕山府之乱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赵佶还未说同意与否,李纲就跳出来反对道,“官家万万不可答应,穆栩虽为宋臣,实为逆贼也,其本就统有云地,若在占据燕地不还,岂不更加势大难治?”

    高求也趁机道,“臣附议,李大人言之有理,对于穆栩是该小心提防。”

    蔡攸见二人这般不给面子,立即就道,“哼,注意你等说词,有什么证据表明穆栩要造反,莫要忘了他还是茂德帝姬之婿呢!”

    李纲可不会给蔡攸留情面,马上反唇相讥道,“蔡大人怎的不提他还是辽主之婿?”

    “你…”

    “够了,朝堂之上,岂容尔等吵吵闹闹!”却是赵佶看不下去,出言喝止了两人。

    待几人回到班次,赵佶正要张嘴再说些什么时,就见一个内侍手捧一份帛书,从侧殿拐了进来,对梁师成耳语片刻,将帛书交给了他。

    随后梁师成便来到龙椅旁,低声回复道,“官家,鸿胪寺急报,金国有国书送达。”

    赵佶一愣,但还是接过帛书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看罢,他忽然开口点了蔡攸、李邦彦、高求等心腹重臣去福宁宫议事,然后便宣布散朝。

    半柱香之后,蔡攸等人依旨来到福宁宫内,却见童贯不知何时早已在此等候,几人当下就是一凛,明白这厮怕是要因祸得福,重新被启用了,于是便纷纷上前与其打起招呼。

    一行人虚与委蛇间,换了身道袍的赵佶重新出现,方一坐定就道,“梁大官,你将金人的国书给众位爱卿看看。”

    “是,仆臣遵旨。”

    梁师成应了一声,将帛书交给几人传阅。

    等众人各自看过,赵佶才道,“都说说吧,你等如何看待金国的国书。”

    几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由李邦彦当先道,“官家,微臣觉得金国的要求未尝不能答应,毕竟以区区辽主来换取金国出兵相助,怎么看都是桩合算的买卖。”

    高求几人皆随声赞同,只有蔡攸、童贯、郑居中三人不语。

    赵佶见状便问,“三位爱卿难道有不同意见?”

    蔡攸道,“官家,前番与金国结盟之事,穆栩便是反对最为激烈之人,其不但三番五次上书朝廷,甚至还给郓王和臣来信,在信中痛陈其中利害。

    眼见不能阻止此事后,他更是娶了辽国公主,可见其对金国极为敌视。如今想让他交出辽主,怕是千难万难。”

    赵佶当然听出了蔡攸这番话,除了是在点出此事难度外,还有为穆栩解释的意思在里面,但他这时的关注点不在这里,便对此不置可否,只随意点了下头,就问童贯,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