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童爱卿怎么说?” 经过之前的打击,童贯现如今看起来老了十岁不止,连腰都句偻下来,但正所谓吃一堑,长一智,他现下可谨慎多了,就听其道, “官家,微臣只有一个疑问,那就是金人今日既然可以毁约,那谁能保证异日不会再来一次?” 此言一出,让在场好几人冷静下来,唯有一心急于作出成绩的李邦彦道,“依本官说,童太师这是在杞人忧天,想那金国也是大国,怎会随意作出出尔反尔之事? 再者说了,目下朝廷府库不丰,而金人又实力强大,有了他们出兵相助,平定燕地不是易如反掌吗?” 郑居中向来看不上李邦彦这个浪荡子弟,闻言立即冷笑道,“李大人又不是三岁小孩,怎会出此天真之语?” “郑大人这是何意,你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本官非要请官家治你诽谤之罪!” 郑居中懒得再理李邦彦,他向赵佶施了一礼道,“官家,虽说此次我朝北伐失礼乃是事实,但不可否认的是,咱们认真执行了盟约,为此还搭上了燕地,金国凭什么临时变卦? 就像童太师所说的那样,凡事有一就有二,若是金国这回得了便宜,变得更加欲壑难填,提出更离谱的条件,难道我朝也继续答应不成?” 说完,他见赵佶若有所思,便再接再厉道,“即便金人此次会遵守盟约,微臣认为官家也该拒绝他们出兵之议。毕竟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,谁知让他们替我朝平叛,彼国会不会来个鸠占鹊巢。” 元朝宰相脱脱曾这样评价赵佶,“宋徽宗诸事皆能,独不能为君耳。” 这话总结的那是相当到位,此时的赵佶就将这一点展现的淋漓尽致。 他初时认为李邦彦说的有理,其后听了郑居中的谏言,又觉得金国确实不得不防,一时间心里左右摇摆,竟不知到底该听谁的好了。 每每到了这个时候,就显示出了梁师成的厉害,这厮作为赵佶的体己人,之所以能够多年来恩宠不断,那是有原因的。 就像前些日子,因他和王黼住宅相通一事,以至于犯了赵佶这个天子的忌讳,最终使得王黼被罢相,但梁师成却依旧屹立不倒,由此就可知此人媚上的本事。 “官家,几位大人各有各的道理,那不如折中一下如何?” 赵佶急道,“如何折中,卿家可速速讲来?” 梁师成撇了蔡攸几人一眼,这才不紧不慢道,“官家不妨依了金国,向定襄节度使穆栩传道旨意,命他将辽主交给金国就是。” 一听这话,赵佶当即失望道,“先不提穆栩会不会听朕的,即便是他听了,可郑爱卿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。如此,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理此事。” 谁知梁师成却摇头道,“非也,陛下此言差矣。” 接着,面对赵佶的疑惑,梁师成侃侃而谈道,“官家如果给穆栩下旨,至少有两个好处。 其一,可借此机会,试探一下穆栩是否真的怀有二心。 其二,可向金国转达咱们大宋的诚意,免得落其口实。” 赵佶情不自禁的点头道,“爱卿这个主意不错,可谓是一箭双凋,那就这么办吧。” 说完,他又迟疑道,“那燕山府之事就暂且搁置?” 论起揣摩上意,梁师成自是个中好手,但说到军国大事嘛,他就没什么真本事了,不过这也难不住他,只稍一思量,这厮便决定给童贯卖个好。 “官家何不问问童太师呢,他身经百战,必能给官家一个确切答桉。” “瞧朕这记性,险些忘了召童爱卿来的目的。” 赵佶说着就将目光转向童贯,向其询问道,“目下朝廷银钱不济,如此情况可能出兵?” 童贯先是感激的看了眼梁师成,随后就恭敬道,“启禀官家,微臣认为可以,只需变通一下即可。” 第(3/3)页